20世纪初,腐朽的清王朝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决定实行“新政”,措施之一即在全国编练新式陆军36镇。为充实培训各镇所需军官,遂开设一系列军事学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培养云南新军第19镇所需官佐,云南陆军讲武堂便应运而生。
讲武堂初办于1907年,1909年同盟会会员李根源利用云贵总督的信任,参与筹建工作,成为讲武堂创办时的主要负责人。接着,留日同盟会成员大批进入讲武堂(张开儒、沈汪度、李烈?、方声涛、唐继尧、庾恩?、顾品珍、刘祖武、李伯庚、罗佩金等),完全主导了讲武堂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他们的努力下,讲武堂不仅在清末各省所办的军事学堂中办学成绩最为突出,而且还成了云南同盟会活动基地,成为云南民主革命的中心。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建本是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结果与创建者的愿望相反,它培养的大批学生成了封建王朝的掘墓人。
讲武堂的师生在云南辛亥革命,以及护国首义、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做出重大贡献,建立了卓著的功勋。他们中的一些先进分子,还找到了马列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因此,朱德称讲武堂为“革命熔炉”。
讲武堂26年的历史中,共培养了学员9000余人。在中国近代风云激荡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斗争中,讲武堂师生献身报国者数以千计,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统帅和将领。据不完全统计,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中共涌现出共和国两位元帅(朱德、叶剑英),以及数以百计的将军(其中上将10多名);国际上还有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常委会委员长崔庸健等。可谓“帅星闪耀,名将辈出”。这在中国的地方军事学校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讲武堂又被称为“将帅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