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滇式风筝
时间:2019-01-04 来源:七彩云南 作者: 我要纠错
追溯我国的风筝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活动,一直伴随着风筝爱好者。据史料记载,起初,风筝只是作为宫廷以及达官贵人的一种娱乐消遣方式,但随着朝代经济文化的发展,聪明智慧的百姓也开始制作风筝,并以此充实文化生活。到清朝及民国初期,风筝的四大名派已经开始彰显其各自的特色,同时,也栩栩如生的反应了当时的民间文化。从宋代开始,人们都会在清明节、九九重阳节等放飞风筝。此活动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近代,风筝文化已经遍及全球,放飞形式内容也日渐丰富多彩,成为了人们追捧的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有趣活动。在医学界还提出“筝疗法”,即借放风筝以改善颈椎、腰椎、肩周、视力、思维以及睡眠质量,缓解疲劳等。
滇式风筝的发展历程尤为微妙。风筝由当时朝廷发配的家眷、经商人士、驻滇军眷等携带入滇,但是那时的风筝均属北派宫廷式,这类风筝只能在风和日丽的气候条件下升空、留空,一旦遇到风力强劲时则难以升空。勤劳聪慧的“滇人”经过多番研究,巧妙地运用了物理受风卸风的原理,发明了“元宝型”的翅翼与三角形身体相结合的风筝,也被称为“滇式”风筝。其独创的翅翼展现了最佳的放飞效果。
滇式风筝经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注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的滇式风筝在设计上还突出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如少数民族的精美服饰、歌舞等作为风筝的图案。
放风筝注意事项:
- 1. 雨季雷击期特别注意回避
- 2. 以下地区不宜放飞:飞机场净空区、军事区、监区、高层建筑物、园林绿化自然保护区、通讯、供电塔线区、农作物果园区、公园游乐区如过山车等区域。
(特别感谢“滇式风筝研习所”传承人朱家祥先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