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家九寨

时间:2022-10-16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曼  英
曼:寨子;英:浸。曼英即水浸寨子。
据传,在远古时候,曼英旁的邦惹山上,有一只以人畜为食的鹰王。佛祖释迦牟尼巡游到此,为了感化了鹰王,向大鹰王传授了佛教的“五戒八律”,让它遵守佛教戒律,不杀生、不吃大小动物。之后,大鹰王在饥饿中煎熬了七天后死去。在鹰王死去的山上,按照佛祖的指点,曼英村的村民们建起一座塔底埋着佛发的佛塔——塔邦惹。时光不可逆,佛塔的来历已不复可考,然而,看到完好如旧的佛塔,仿佛看到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傣族人正挑水上山,浴塔赕佛。
有一年,澜沧江涨大水,滔天的洪水把整个景洪坝子淹没了一大半,汪洋的大水漫到曼英寨子。曼英就在“塔邦惹”的山脚下,整个曼英寨子都浸在水里,故而得名叫做“曼英”。
 
曼庄些
曼:寨子;庄:顶;些:网;曼庄些即撒网顶的寨子。
传说,有一个帕雅(寨主),名字叫阿腊沃也叫阿腊沃春丹。他原来是召勐(君主)花园的看守人,相传是天神下凡投胎转世,后来当上召勐(君主)。君主酷爱狩猎,天神为了把他引到没有人居住的勐脸、勐梭、勐泐去,就派一位神仙变成一只美丽肥壮的金色马鹿,君主为追寻金鹿,翻山越岭月余,终抵达藏于深山之中的世外桃源景洪,可是金鹿却突然消失在山的箐沟里。君主很想得到那只美丽的金鹿,就命令部分百姓守候在这,让他们等待那只金鹿再次出现,君主看到这里地势宽敞而平坦,是建立寨勐的好地方。要回去也是路途遥远,再说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于是,就在这个建立新村寨,其中一个寨子名叫“曼盘巴”(捕鱼寨)。后来,“曼盘巴”的人口越来越多,单青壮年人就有三千多号人,号称“三千长刀手”。而“南洼河”里的鱼却越来越难捕,人们就用麻藤皮搓成线织成网来捕鱼,因为用撒网捕鱼,故而得名叫做曼庄些。
 
曼景勐
曼:寨子;景:城子;勐:圆圆的,曼景勐即圆形的城子寨。
这个村寨有关爱情,却不止爱情。据文献记载:傣历 134 年(公元 772 年),“召苏念达”指派“岛跌沃”和“婻娟达朗丽”夫妻俩人,到有两块大石头的大田坝去守护稻田。夫妇住在“管纳”(种田时住的临时房)中,慢慢的,“管纳”就变成了村寨,得名为曼景勐。天长日久,夫妇的两个儿子已经长大,各自娶妻,父亲跟随长子迁出了曼景勐,建立新寨曼贡,从此,两个人,分住两个村寨。时间匆匆而逝,年迈的夫妇两相继病故,他们按生前的愿望被葬到了一起,曼景勐和曼贡的墓地就连在了一起,是为“夫妻坟”,直至今日。
因为夫妻俩人是从曼泐下面的“广勐”(圆圆的山丘)山脚下出来的,所以,“召苏念达”就给这个寨子取名叫做“曼景勐”。
 
 
 
曼弄枫
曼:寨子;弄:鱼塘或水塘;枫:大浪。曼弄枫即鱼塘大浪的寨子。
曼弄枫的来历充满着神话色彩,相传古时这个地方积聚着大浪,迦叶佛祖巡游到此,看到疯狂的大浪,担心今后会祸害百姓们,便将水引向不远处的澜沧江,预言释迦牟尼佛时代,将有人来此建寨,于是起名为曼弄枫。迦叶佛祖或释迦牟尼时代都已经过去,今天的曼弄枫,饮食一条街上,傣家干栏式建筑鳞次栉比,精巧的设计风格和亮丽的色彩,如傣家人的热情般让人流连忘返。
 
曼  贡
曼:寨子;贡:鸡笼,曼贡即编鸡笼的寨子。
这个村寨有关爱情,却不止爱情。据文献记载:傣历 134 年(公元 772 年),“召苏念达”指派“岛跌沃”和“婻娟达朗丽”夫妻俩人,到有两块大石头的大田坝去守护稻田。夫妇住在“管纳”(种田时住的临时房)中,慢慢的,“管纳”就变成了村寨,得名为曼景勐。天长日久,夫妇的两个儿子已经长大,各自娶妻,父亲跟随长子迁出了曼景勐,建立新寨曼贡,从此,两个人,分住两个村寨。时间匆匆而逝,年迈的夫妇两相继病故,他们按生前的愿望被葬到了一起,曼景勐和曼贡的墓地就连在了一起,是为“夫妻坟”,直至今日。
傣历 950 年(公元 1588 年),曼听、曼龙匡两个寨子的人,到“管纳西丽养”开荒种田,但是,没有水灌溉稻田。于是,他们就去叩拜召勐,请求召勐分水给他们灌溉稻田。召勐同意分水给他们,并对他们说:“把水分给你们灌溉稻田可以,但是,到种田的时候,你们两个寨子要来给我栽秧种田。”从此,每到栽秧季节,曼听、曼龙匡的人,就到“岛跌沃”家族后代的“管纳”来搭临时棚住,给召勐栽秧种田。因为他们每家每户都带鸡来田坝里喂养,“岛跌沃”家族后代的家人就编鸡笼(傣语叫做贡盖)给曼听、曼龙匡两个寨子的人关鸡,再者“岛跌沃”是从“广景贡”寨子出来的,所以,召勐就给这个寨子取名叫做“曼贡”。

 
曼景法
曼:寨子,景:城子,法:雷响田,曼景法即雷响田边的城子寨。
传说,曼景法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即“龙蛋”塔的故事。过去,曼景法是一个干旱坝子,种田要等雷响,天下大雨,靠雨水才能犁田耙田栽秧,“雷响田边的寨子”由此而来。于是,曼景法的先民向龙王讨要了一个龙蛋,修了座塔供奉着,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从此,年年也就风调雨顺。村外有一条很长很大的深沟,阻隔了曼景法的村民与外界的交往,龙王还常常浮出水面,用龙身架起一座龙桥,让村里的人们从龙背上走过去与外界联系,与亲人相会。于是,每年村民们都要举行仪式赕塔(祭塔、拜塔),拜“龙蛋”塔就成了寨子里的习俗,一直传到现在。
 
 
曼贺蚌
曼:寨子;贺:上面或上头;蚌:沼泽地。曼贺蚌即沼泽地上面或头上的寨子。
据记载:傣历 1248 年(公元 1886 年),有 3 户人家,从“景帕杭”(宣慰街,也叫景傣)的曼岗景搬迁到“南蚌”(南意为水,蚌为沼泽地)旁边建盖“管纳”(种田的临时房)来犁田耙田、撒秧、种田,他们三家人就在田坝边上各自盖起临时房居住在一起。因为这里的水源充足,秧苗的长势很好,谷子也很饱满,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后来,有人看到沼泽地下面还有很多空地可以开垦水稻田,搬迁到这里来开荒种稻田。时间荏苒,寨子里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的寨址住不下。经过商讨以后,村民决定把寨子的地址搬迁到“贺蚌”(沼泽地)的上面去,故而寨子的名字就叫做曼贺蚌。
在曼贺蚌寨子中间,有一片神林,至今仍有木牌,上书“傣家圣地”四字,神林旁,一汪清泉终年不干涸,成为曼贺蚌村和周围农场职工的饮用水。得益于“圣泉水”池,曼贺蚌成为首个傣族古寨清泉水池旅游景点,人们往来不绝,都要亲临尝一尝圣泉水。
 
曼养广
曼,寨子;养:平坝;广:一个大湾溏。
传说,有一个“帕拉西”(苦行僧),也叫佛爷,在原始森林边的一个寺庙里修行。有一对年轻夫妇,居住在寺庙旁。他们夫妇俩生下一个男孩后,就双双死去,“帕拉西”就把小男孩收养起来。小男孩 16 岁时,在“帕拉西”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烧木炭,小男孩天资聪明伶俐,很快就把“帕拉西”传授的烧木炭技术学到手。他出师以后把烧好的木炭拉到街上去卖,生意很好。从其他地方逃荒来的人,看到小男孩的生意还不错,就跟着他来烧木炭,时间长了人就自然而然地多起来,建立了村寨,寨子名字叫做曼树公(曼:村或寨子;树:焖或捂;公:烧;即烧木炭的寨子。),旧寨址在“景帕杭”(宣慰街)旁边(现在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洲际酒店)。
有一年,勐里发生战争,勐泐的“召片领”兵力不足,就派使臣到景真,邀请景真王派兵支援。景真王立即派兵支援“召片领”,战争胜利后,景真派来的士兵剩下无几,“召片领”就分给他们一些田地。让他们在曼树公的旁边建立寨子,寨子名字叫做曼景真。后来,曼树公和曼景真两个寨子合并,建立起一个新寨子,寨子名还是叫做曼树公。
傣历 1318 年(公元 1956 年)进行土地改革,划分田地,人民当家作主,按照人民政府的安排,曼树公寨址就迁移到现在这个地方。“宣慰街”的祜巴龙勐(佛教长老,最高等级僧人),经过看地势风水后,就给寨子取名叫做曼养广。

 
曼贺纳
曼:寨子;贺:上面或上头;纳:田,曼贺纳即稻田头上的寨子。
这是一个在原始森林建盖起来的村寨,一对跟随勐泐王族后裔的老庚,相约到此建立了村寨。随着村寨发展,旧寨址容纳不下了,经过村民们的商议,决定把寨子迁移到田坝上面的山脚下平坝处,因为寨子的地址在田坝的上面,故而得名叫做“曼贺纳”
如今的曼贺纳,开启了美丽乡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傣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傣家古寨的旅游景点。古朴的傣族干栏式木质傣楼依旧,吸引着许许多多中外游客,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走进曼贺纳寨子,青翠的树林、秀美的家园、古老的傣族干栏式木质傣楼与红红火火的旅游产业,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热带风情画卷。步入村寨,掩映在椰子林、芒果林和香蕉林中的一幢幢古老的傣族干栏式傣楼,生机依然,清新秀美。傣家人悠闲的生活,古朴、实在而温馨。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勐泐文化旅游区介绍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无相关信息
    昆明生活资讯

    昆明图文信息
    蝴蝶泉(4A)-大理旅游
    蝴蝶泉(4A)-大理旅游
    油炸竹虫
    油炸竹虫
    酸笋煮鱼(鸡)
    酸笋煮鱼(鸡)
    竹筒饭
    竹筒饭
    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烤鱼
    柠檬烤鱼
    柠檬烤鱼
    昆明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昆明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昆明旅游索道攻略
    昆明旅游索道攻略
  • 币安app官网下载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23 km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网 版权所有
    ICP备06013414号-3 公安备 42010502001045